欢迎访问松辽水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官方网站!
当前日期:
松辽要闻

筑牢黑土“保护屏障” 端稳中国“金色饭碗”——松辽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取得积极成效

发布时间:2025-07-22 16:33:13 来源:松辽水利

黑土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资源,是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器”和“压舱石”,为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工作,强调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

松辽委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黑土地保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在水利部坚强领导下,协同流域各地推进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取得积极成效。截至2024年,水土流失面积从2020年的21.60万平方公里下降到20.61万平方公里,减幅达4.6%;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占比由24.47%下降到19.28%,水土流失状况呈现面积强度“双下降”、水蚀风蚀“双减少”态势,黑土地保护利用状况持续向好。

一、从“稳”字出发,不断夯实黑土区保护治理基础

松辽委协同流域各地强化顶层设计,健全流域水土保持规划体系,持续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总结水土流失治理技术,开展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水土流失防治基础不断夯实。

基本形成覆盖全流域的省-市-县级水土保持规划体系,为科学指导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奠定坚实规划基础。连续7年实现东北黑土区水土流失全覆盖动态监测,完成黑土区全域侵蚀沟调查,全面系统摸清侵蚀沟数量与分布。构建以遥感监测为主、专项调查为辅、监测点为基础的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完善流域水土保持“一张图”,为黑土地保护、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及成效评估提供有力支撑。总结成熟适用的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模式,印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技术指南(2023版)》和《增发国债东北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成效监测评价指南(试行)》。修订完善全国首个区域性水土保持行业标准《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技术规范》(SL/T446-2024),为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工作提供科学指导。积极开展水土保持基础科学和技术研究,完成典型黑土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危险程度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推广应用无动力坡面水土流失自动监测仪、秸秆复垦填沟等水土保持先进技术。

二、从“实”字着力,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工作落实成效

强化人为水土流失防控,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稳步推进灌区建设改造,黑土地保护重点领域工作成效显著。

指导开展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等水土保持重点区域划定,明确分区分类管控要求。规范和加强黑土区水土保持方案审核,建立“事前提醒、事中跟踪、事后核查”的全链条、全覆盖的监管体系,多措并举开展核查,确保水土流失防治和黑土地保护利用要求落实落地。“十四五”期间,东北黑土区累计投入中央资金144.06亿元,带动投入地方资金45.35亿元,治理水土流失4683平方公里,治理发展型侵蚀沟5.73万条,已治理侵蚀沟沟道发育程度得到有效遏制,可保护耕地约1374万亩,提升受保护耕地保水、保土、保肥能力,年可增加粮食产量约3.30亿斤。据初步统计,2023年增发国债黑土区侵蚀沟治理项目治理侵蚀沟2.77万条,可保护耕地约665万亩,年可增加粮食产量约1.6亿斤。累计实施大型灌区改造项目21处,中型灌区改造项目123处,新建中型灌区项目4处,有效解决黑土区渍涝导致的土壤黏重和盐渍化等问题,有力保障黑土地的优良生产能力。2024年松辽流域粮食产量再创新高,占全国粮食产量的25.2%。

三、从“新”字突破,持续深化体制机制创新实践

坚决落实水利部强化流域管理机构水土保持管理工作要求,强化治理能力,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制机制突破创新。

推动松辽流域水土流失联防联控联治工作,协调流域各省(自治区)协同推进黑土区水土流失综合防治,探索建立水土流失治理投入循环机制,持续压实生产建设单位水土流失防治主体责任。2025年1月10日,辽宁省抚顺县完成全国首单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新增耕地指标交易,交易新增耕地指标16.7亩,交易金额167万,实现黑土地保护治理重大突破,开辟黑土区侵蚀沟治理投融资新路径。流域水土流失防治正从“以治为主”向“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并重”“两手发力”纵深发展,“生态修复+价值转化”新模式正逐步形成。截至目前,流域内先后完成4单水土保持生态产品转化交易,累计金额达1089.18万元,“治理-交易-反哺”的水土保持投入循环机制初步建立,为治理保护“耕地中的大熊猫”提供了“新竹子”。

下一步,松辽委将继续扛牢保护好黑土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政治责任和使命担当,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论述精神,锚定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目标,踔厉奋发、乘势而上,为筑牢黑土“安全屏障”、端稳中国“金色饭碗”贡献松辽力量。




友情链接: